banner
冷板凳

冷板凳

🚀探索笔记和效率工具
twitter
telegram

Notion日曆:全方位助力時間管理系統

時間是一種寶貴資源,無法再生。在工作任務、生活琐事、學習興趣或新技能,每件事都需要耗費時間。精確掌控,做到游刃有餘?實際上,這是一項艱巨任務。

image

分離生活和工作事務#

我們要將生活和工作區分開。使用 Calendar 管理目標時,就應該明確它的使用範疇。比如記錄 TODO,還是 OKR,或者記錄約會,生日,紀念日等備忘提醒。

根據個人喜好及想要達成的目標,明確日曆使用方法。

一旦確定,別的不相關的雜七雜八就不要往裡放。

我把生活琐碎交給「滴答清單」,它包含:購物,生活,各種電費,水費,分期等循環提醒。做完一個任務,點掉它,大腦清爽。

雖然滴答清單可以分類,通過不同文件夾,將生活和工作分開,可從內心感受出發,滴答清單更像垃圾清理工具。

倘若把工作任務放在滴答清單。一方面覺得不夠重視;另一方面覺得生活同工作應該分開看待。

我下班不想看到待辦清單中還有工作相關任務沒有完成,看著多鬧心!

那些並不重要的碎片化任務唯一作用就是提醒我別忘記做,但就算忘記也無關緊要。避免大腦存儲過多多余信息,比如「晚上去超市買牛奶」,「給汽車換機油」... 儘管數據非常小,但它實打實佔用大腦內存。

關鍵在於工作任務通常是一個完整的時間段,並非幾點幾分就能說完就完。它相對複雜,隨著某些變量而改變,工作需要協同,一個人無法掌握精確進度。

總而言之,任務倘若無法在待辦中及時清理,就會造成心理負擔。

不同任務需要不同管理工具#

不同任務,不同項目,不同習慣... 需要有不同侧重 APP 分別管理。

把結婚紀念日,親人生日統統交給「倒數日」,該 APP 有非常精美的桌面小組件,距離誰的生日還有幾天,提醒我買禮物🙃。

此外還有一款「點滴進度」,可以記錄特定項目的時間進度。比如:「楊梅酒」浸泡時間「已經 6 個月 29 天」;「距離上次痛風」發作「已經 4 個月 9 天」。能夠直觀監測到某種食物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獨特風味,靜靜發酵,那是時間的味道。

我們不難看出,各種任務被分門別類管理。但對工作項目管理,仍存在阻塞。內心有些抗拒,上班就是摸魚,你他媽別給老子找事情!

有時候我們只想把事情做順,這樣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摸魚🐟。

如果一整天都被工作琐事纏繞,分身無力,被工作牽著鼻子走,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image

使用 Calendar 明確工作時間#

在日曆上,確定工作時間,從心理上對生活與工作切割,明確生活和工作界限。

日曆使用週顯示,一週顯示五天,每天劃分「8:00-11:00」與「13:00-17:00」 有效工作時間塊。所有工作任務通過劃拉當日時間軸創建計劃或執行後記錄。

除非自己沒有把握,需要他人協同,任務一旦確定劃給某個時間塊,就應該被嚴肅對待,盡可能按時間軸完成任務,或者某個時間段做某件與工作相關的事情。

起初我對工作日程,喜歡添加標籤,比如:拍照,拍視頻,海報等,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 Notion 中,使用表格顯示。比如這一年,這一個月,我拍了幾張照片,剪輯幾個視頻,設計幾張海報。這種量化的數據年底做報告時,非常晃眼。

今年我不算分得這麼細,按每日時間順序,記錄發生在工作時間的有效專注。工作時間以外與工作不搭界的事情,全都交給滴答清單。

於是就有了兩個日曆,生活與工作。

時間管理基於 「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沒有固定時間的日程沒有意義。

時間一到,屁股不動,沒有按照日程表執行,這個日程頂多算備忘。你大概能從每月滿滿當當的格子裡催眠出一種我做了很多事情的幻覺。

雞毛蒜皮的事情也算日程?刷鞋子,給老婆帶飯... 這種和目標管理相去甚遠。用這種方式使用 Calendar,可以當作日記的延伸或補充。

可我們需要 Calendar 不應該只是當作日記存在,日記有日記寫法。

日曆,每天一小格,它的形狀設計,限定範圍。

別把無關緊要的任務填充在格子裡充當門面,自欺欺人。

日程核心,時間軸。你從前往後,從上往下,按照時間順序做事情。

這一天你做了哪些事情,展露無餘。

沒有開始→結束時間的任務不要放在日程,沒有固定時間的任務很難被執行,容易露怯。

TODO 和 Calendar 區別#

TODO 和 Calendar 區別,前者任務是不固定的,以最終完成為結果,什麼意思?今天要洗車,上午記得充話費,淘寶買一個 U 盤... 這些任務沒有固定時間,完成劃掉,無需回溯。

Calendar 根據時間順序,線性記錄。不要把 TODO 思維帶進日曆管理。

Calendar 用法是劃拉時間塊,按照時間順序:「8:00~9:30 準備開會使用 PPT」,「10:00-11:00 關於大師海報的設計」... 柳比歇夫時間統計術了解下。

不管提前規劃的日程還是執行任務以後補錄的日程,都行,但只要記錄這一天有效的工作事件。

注意,這裡的關鍵點在於「有效」。撒幾泡尿,中午吃什麼,喝幾杯水,重複無意義的事情不要往裡填。

隨時隨地,腦子拎清,日曆格子很小,工作日曆就寫與工作相關事情。

我們記錄這一天的工作究竟有什麼用,這跟 TODO 記錄一條條工作任務然後劃掉有什麼區別?有區別。TODO 不回溯,劃掉等於刪除,告訴大腦,這件事情結束,Game over,釋放大腦內存。

沒人會去找三年前某一天你沖了多少話費。當然也有一定類似超市小票的功能,比如別人問我上次買的鞋子多少錢。我快速搜索,找到那一條 List。但這種搜索找記錄的頻率少之又少。

我個人從來沒有用過滴答清單搜索,它最大作用,記下雞毛蒜皮的事情,做完就丟,保持大腦清爽。你又不是魯迅,誰在乎你今天吃什麼看什麼。

Calendar 需要回溯,從一週五天,開始回顧。這一週工作,我哪個時間段,做哪些事情,用多長時間。一天看不出,一週,一個月,你就能夠慢慢感覺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那種東西叫「規律」。

以設計為例,任何一個項目都是小部件組合而成。拍攝,修圖,剪輯,文案,每個任務需要多久,通過積累,得到越來越精準的反饋,從而構建完成大項目的信心,並且能夠給出具體時間限定,顯得又專業又能幹。

image

回溯日程,找到自己的辦事節奏#

Calendar 通過積累的日程,不斷回顧,反復推敲,找到自己做事情又快又好的規律。俗稱,辦事節奏。

這裡面很容易踩坑的地方就是完全照搬柳比歇夫時間管理。吃喝拉撒,事無巨細,統統記錄下來。時間軸,密不透風,看著這樣的日程表,簡直透不過氣。

誰會這樣上班?80% 時間摸魚,好伐啦。

Notion Calendar 更新之後,讓我有了 ALL IN ONE 想法。原本我通過「腾讯輕聯」將滴答清單完成的任務同步到 Notion 日曆,我為什麼要做這一步?

通過滴答清單分類任務,比如:設計,寫作,生活...Notion 用一套數據,篩選不同類別,於是得到:設計日曆,寫作日曆,生活日曆。

其實沒啥用,僅僅看著清爽,感覺自己做事情,很有邏輯,很有層次。

Notion Calendar 補足原本 Notion 日曆短板,同時可以好幾個日曆像刷油漆一層一層堆疊,你想看哪個就點開哪個日曆的小眼睛。

  • 生活日曆:滴答清單同步 Notion 生活琐碎 List 為一個日曆,通常不點開,權當備份。

  • 工作日曆:Notion 新建一個 Work Calendar,顯示模式為五天時間軸,按照當日有效專注,記錄事件。

記錄事件時,可使用類似 #寫作 標籤作為開頭,後續在 Notion 中使用篩選功能,單獨拎出一個頁面,便於統計。Notion Ai 可以提煉標題固定格式的文字,也非常好用。

每次寫日程,要額外添加一個「@設計 完成一張大師系列海報」,顯得有些麻煩,如果確定後續不再 Notion 分頁面統計,就無需使用這種寫法。

因為 Notion Calendar 記錄事件時的選項暫時還很少,沒有對應屬性可以選擇標籤,只好手動在標題創建可識別的字符,用於篩選。

有些人因為 Notion 系列產品沒有中文而耿耿於懷,又因需使用架梯子嫌麻煩。可好工具能讓你的工作事半功倍,不僅提升效率,同時拓寬思維方式。

方法總比困難多,不要被一些有的沒的問題,阻塞你使用世界主流的效率工具。

Notion Calendar 是一款獨立產品,它是 Notion 觸角,尚在萌芽階段,未來可期。

我們可以使用它,找到屬於自己的辦事節奏。

做事體,清爽一點,最好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