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凳

你对苦难的变态审美,正在毁掉我们的生活!

随笔  ·  

人这一辈子,会碰到很多事,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

有些地方排队,慢。

窗口里的人慢,外面的人也慢。你若心里急,说两句,后面的人,不爱听了,说:人家也不易,你嚷嚷什么!?

有时候,规矩定得不好,把人折腾得够呛。

比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安排家长轮流校门口站岗,所谓“护学岗”。学校发通知,老师郑重其事,言明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空,可由爷爷奶奶替代。

实在想不通,让一个八九十的老人在寒风冷雨的校门口指挥交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根本无从判断车流量变化进而因地制宜的疏导交通阻塞,更别说家长还要承担防爆防恐的护卫职责,真以为每个家长以一当十的特种兵?那以后中南海保镖让领导的父母或高寿的爷爷奶奶去当岂不是更好?

你提一句,说能不能改改,就有人说:人家学校也不容易,社会上发生这么多事情,学校人手不足,一切为了孩子;别人没说什么,怎么就你话多;都是自愿的,你要不想来你可以不来…这么一来,你倒成了那个不懂事、不知好歹的人。

不知何时起,能忍,成了一种夸奖。木讷一点,皮实一点,仿佛才是过日子的好材料。你要是觉得什么事不对劲,说出来,容易被人讲“娇气”、“想太多”、“偏激”、“认知低”、“格局小”、“没有大局观”。

你去各种大厅办事,你瞅见过没?一脸麻木,瞧不出喜怒,脸上没表情,心里无波澜。你的事情紧急也好,难办也罢,窗口里面的人好像一个机器人。毫无情绪波动,不急不慢,连多看一眼都觉得嫌弃,你爱办不办。

或许大家看惯了这种脸,再看到一张有感觉、会说话、会提意见的脸,反倒觉得扎眼。

你偏要做那个看破也说破的人,也行。只是准备着,话说出去,是要被人翻来覆去检查,标点符号用错了,能骂你一个半小时。

你说有一件事,心里堵得慌。他们听了,不问你为什么堵,却要找出一丝半点不堵的由头来,然后把这一丁点的由头放大到跟宇宙起源那么大,你还堵吗?不敢堵了。

这么一来二去,愿意说话的,就少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过下去。

说到底,我们太把“苦”当回事了。

一件事,本可以有省力的法子。比如,搬个东西,有个斜坡的小车,推上去,很轻松。但我们不。我们偏爱看人使蛮力,咬着牙,流着汗,一步步扛上去。看的人,心里头热乎乎,说:真不容易,多感人!

明明有一万种省力法子不用,偏挑那个最费力不讨好的。就说护学岗,你说学校门口容易堵车,那你去想办法疏导,红绿灯,路障,违停,紧急避让出口,设墩子,分批放学等等,这么多办法你不去想,非要找两个连上班迟到都不敢,妄谈请假,工作加班不给钱,尚未失业的家长杵校门口?哪怕放一条警犬也比这个强吧?

还要用孩子绑架家长多少次,才算完?一件毫无意义的表面形式主义的规定就是没人喊停。本可以不这么费劲。一个个好法子不用,非要人去受罪,再把这受罪当成一种好看的景致,到处宣传,这不是自己哄自己玩吗?

救火的人,自然是英雄。但我们更该想的,这火当初怎么就着起来了。受了灾,大家搭把手,固然好。但过后,也该琢磨琢磨,怎么才能不受这个灾。

这毛病,根子深,想想你从小到大。

做父母的,总爱说:

“我为了你,吃了多少苦。”

“我省吃俭用,供你吃供你穿,为了谁?”

"我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这分数你怎么考得出来?"

把吃苦当成一件顶要紧、顶光荣的事。没苦的日子就上不舒坦。洗衣机在那儿闲置,非要手搓;空调装上还要用扇子;为拿几个免费鸡蛋给人当小白鼠。好像不受这个罪,身上不自在。

你说这些人可怜吧,一旦有人提意见,想不吃这个苦。那还行!大家伙一拥而上,群起攻之,一通上下五千年文明,礼仪廉耻恭俭让的说教,让你心服口服,有屎大家一起排队吃,谁也不能掉了队。

人活一世不容易,千万别自己和自己较劲。过舒舒服服日子,不是罪过。能用巧劲儿,就别使蛮力。

一个斜坡能办成的事,就别再让人去扛了。日子,总得朝省心、亮堂的地方去过,别没苦硬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